上海国际康复活动中心 诺宝艺术馆 特奥纪念馆 生命阳光馆

[关闭]

【智库综述】全国无障碍智库一周年工作综述|走向实践与应用的新时代无障·爱 ——写在国务院《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颁布实施八周年之际

  • 文章来源: 无障碍智库
  • 发布时间:2020.07.29


大美无障爱:发现美 传递爱




走向实践与应用的新时代无障·

——写在国务院《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颁布实施八周年之际、智库一周年工作综述


 

夏日的风,清爽而浪漫;夏日的情,厚重而深远……

2020年8月1日,是国务院颁布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贯彻实施八周年。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八年仅是短短的一瞬间,可八年的奋斗、八年的克艰、八年的砥砺、八年的前行,无障碍已幻化成现实生活中一道道温馨的风景,已融入到百姓民生的方方面面,始终护佑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让所有人尽享无障碍环境带来的便捷、舒适、自如、自由和自在。梦想正逐步走向现实,每个人都将拥有更多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和。

我们不会忘记,2012年8月1 日,国务院颁布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正式实施,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进入法治化建设新阶段。无障碍环境建设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文明标志,是残疾人、老年人、伤病人、儿童乃至全社会成员融入社会、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的重要条件,是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是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满足适老化需求、促进美丽中国环境建设的重要措施,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权保障的良好形象。

走进新时代,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无障碍环境建设高度重视,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思想,将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同频共振”,不断倡导和推进我国无障碍事业向前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重视无障碍环境建设;李克强总理在连续三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快无障碍设施建设、支持无障碍环境建设和“完善便民、无障碍设施,让城市更宜业宜居”。这些都为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随着无障碍理念的普及和提升,无障碍环境建设亦逐步成为人们行动的自觉。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有残疾人8500万,占人口比例约6%;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有2.5亿,65岁以上有1.7亿,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有约4000万。此外,还有0-4岁的儿童和伤病人员及其他需求者,我国通用无障碍环境刚需的人数约占我国总人口的30%,所以说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普惠性、通用性、必要性的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战的达标之年。站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回望《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颁布实施八年来的实践与应用,更具有特殊深远的意义。

如今的“无障碍”,已不再是一个为“小众”服务的专属词汇,而是为“大众”服务的“普惠”概念,是一种有温度、温馨、温暖、温情的人文境界、发展理念和行动指南。如今的“无障碍”向“无障爱”转化提升,以“无障爱”的大视野、大胸怀、大担当,关注着人的全面发展,关注着社会的民生需求,关注着每个人的幸福生活,已成为一种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将“无障爱”融入新时代小康生活,已成为一种不断上升的思维、不懈的追求和高质量、高品质、高覆盖的实践与应用。

 

令人难忘的感人瞬间,引领方向——

 

新时代的无障爱,已成为美丽中国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成为百姓民生最大的“幸福工程”,成为推进国家综合治理能力和水平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关心关注,率先垂范,高瞻远瞩,引领方向。

2019年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时隔近两年之后再次到河北雄安新区考察调研。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作为无障碍示范工程的市民服务中心,站在低位服务台前,谋划雄安新区的未来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新区首先就要新在规划、建设的理念上,要体现出前瞻性、引领性。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努力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习近平总书记在与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建设工地现场连线时,要求努力打造中国新时代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品质一流的精品工程。在雄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高政务服务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便利化水平,让群众少跑腿。把雄安新区建设成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这是总书记对雄安新区建设者们的要求。

2019年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基层考察,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在一座四合院门前,总书记走到一个坡道前,指着坡道上台阶说,这个台阶有点不安全,你们要想办法,要让老百姓出行的更加安全。这一瞬间充分体现总书记浓浓的、深深的为民情怀,为我国当今方兴未艾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2019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运仪式,宣布机场正式投运并巡览航站楼和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无障碍环境建设按照“世界眼光、国际一流、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要求,根据残障人士行动不便、视觉障碍和听觉障碍等群体需求,创建我国民用机场无障碍设施八大系统,即无障碍停车系统、通道系统、公共交通运输系统、专用检查通道系统、服务设施系统、登机桥系统、标识信息系统、人工服务系统,为全国重大工程无障碍环境建设树立了样板典范。该工程设计创新高端,设备应用全面系统,覆盖广泛、功能实用、呈现精致,用实际行动传达了“人文关爱、融合共享”的理念,为残障人士、老年人及全社会成员出行创造了更加安全、便利、舒适的条件。总书记的关心关注鼓舞人心,激励前行。全国主流媒体相继报道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无障碍环境建设,影响深远。

201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华诞,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国庆阅兵和群众游行。当“伟大复兴”之“美好生活”方阵走过天安门广场时,人们惊喜地看到群众游行方阵中,有身着北京服装学院新研制的无障碍服装的轮椅残疾人身影。他们灿烂笑容,自信、阳光、健康的心态和满满幸福感,成为群众游行方阵中一道独特而靓丽的风景。这20位轮椅残疾人,来自北京市基层社区,是生活在祖国怀抱中普普通通的一员。而今天他们作为残疾人的代表参加群众游行活动、表达残障群体对伟大祖国深深的敬意、不尽的感激和美好的祝愿,展现了一幅家国同心、残健同行的大美无障爱的画卷。

2019年10月11日,“一带一路”框架下无障碍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联合国人居署、康复国际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代表出席论坛。通过无障碍交流,推进了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路路相连、美美与共”,“天下一家亲”融合发展的美好愿景。各国代表就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信息无障碍的数字包容、通用无障碍的“人人旅游”、城市化与无障碍环境等主题做了深度分享;国内学者介绍了在游憩环境与畅行空间、交通运输、机场、高铁无障碍发展等研究成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年代表同中国青少年无障爱使团代表共同发布《通用无障碍发展倡议》。

每一个令人难忘的瞬间,都是那样细微、那样深邃、那样高远……高品质、高质量、精细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建设和发展,样样都与新时代无障碍相关;安全、便利、自由、舒适,样样都与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相联。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的英明决策和细致入微的为民情怀,为新时代无障碍事业筑牢思想根基,那就是一切“以人民为中心”;指明实践与应用的根本方向,那就是高质量、高品质、精细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

 

前所未有的成果推介,振奋人心——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时代文明进步的产物。纵观历史,从来没有向今天这样得到重视与推崇。我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起步,在短短不到四十年的时间里,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特别是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实施八年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有力推进的新局面,无障碍环境建设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实践与应用有效推进、不断提升。

2019年7月28日,是习近平总书记到唐山截瘫养老院看望重度残疾人发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号召三周年。一场国际首创、独具匠心、规模宏大的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成果展示应用推广暨第十四届中国信息无障碍论坛在上海举行。这次活动得到国际国内广泛关注和支持,联合国无障碍指导委员会发来贺信,联合国人居署、康复国际派代表参加并致辞。中国残联、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工信部、民政部、交通运输部、中央网信办、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政府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等代表参加,50余位国内无障碍专家学者大会交流。

这次活动是对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成果的一次大检阅。全国120余家无障碍机构组织汇集了改革开放四十年特别是《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颁布实施七年来,我国在无障碍环境建设各个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总计231项。内容涵盖: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工程案例、设计图集、科技产品、人工智能、文化传播、导盲犬培育应用等,涉及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特色小镇、旅游景区、校园推广、行业特色、社区服务、助残机构、辅具开发、家庭无障碍改造等诸多领域。众多首创成果展现了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研究与实践的高度、深度和热度。

《国家无障碍战略研究与应用丛书(第一辑)》,由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组织编写,该套丛书一辑十册,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作序,中央党校国家战略专家段培君教授担纲,以民生需求为视角,以国家战略为高度,以实际应用为基础,以全面传播无障碍理念为目标,填补国家空白,引领研究方向。该书荣获“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和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双料冠军”。辽宁人民出版社副主编赵学良在介绍这套丛书时说,“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项目规划定位是:体现国家意志,代表国家学术研究和出版水平;坚持质量第一,体现国家重点项目的水平和质量。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既是对丛书学术性、原创性、公益性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出版社承担公益性学术出版项目的支持。《国家无障碍战略研究与应用丛书(第一辑)》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一场完美邂逅,也是作者和编辑智慧的一次精致呈现。

《中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报告书》,由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组织编写,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院长郑功成教授任主编,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杨立雄教授任执行副主编,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陈功教授任副主编。该书以“中国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为主线,围绕政策法规、标准规范、行业推动、社会参与、专项行动等重要方面,全景式展示我国无障碍环境发展的情况;重点阐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残疾人事业的格外关心、格外关注,重视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所取得的成果;向世界推介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和人权保障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作为”;为国家出台无障碍环境建设相关决策提供理论支持,为我国发展推进建立无障碍评估机制等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撑,为推进我国无障障立法工作奠定基础。

《中国无障碍环境发展报告(2019)》,由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陈功教授和孙计领博士后完成,收录于《残疾人蓝皮书: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2019)》,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报告对中国无障碍环境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对策建议。该报告分别围绕视力残疾人无障碍、听力和言语残疾人无障碍、肢体残疾人无障碍、公共服务设施无障碍、残疾人服务机构无障碍、信息无障碍、无障碍法治建设、无障碍图书馆等八个重点领域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动态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专题篇聚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村(社区)无障碍建设和无障碍城市创建等主题进行了研究。经验篇分别介绍了上海市、澳大利亚和中国香港地区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做法和经验。案例篇包括北京大学和科大讯飞两个案例,分别介绍了我国高校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现状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无障碍领域的应用。

《中国信息无障碍发展白皮书(2019年)》,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深圳市信息无障碍研究会联合汇编,推动信息无障碍未来发展。该书从信息无障碍的发展历程入手,对信息无障碍理念进行了全面阐述,在系统分析国内外信息无障碍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推进我国信息无障碍建设的模式与方法,结合当前热点信息技术,分析信息无障碍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推进我国信息无障碍事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透过这些精细深入的研究,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发展脉络和发展水平更加清晰,实践与应用的领域和范围更加明确,全国无障碍专家委员会顾问吕小泉博士在成果评价时说,首次无障碍成果发布,一改业界认为无障碍是细枝末节,没有科技含量的偏见。体现了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方法。我国无障碍建设已经拉开大发展的序幕,无障碍学科也呼之欲出。

 

凝聚力量的“畅享行动”,指导实践——

 

无障碍环境建设覆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只有当无障碍责任意识转化为各系统、各行业、各部门的自觉行动,这项关注于所有人的最大的民生工程才能真正落地。社会之事必须由社会之人来办,社会之责应由社会之人来担。

为了广泛动员社会力量,聚合各方智力资源,整合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筑企业、行业协会、残联组织等优质资源,在中国残联无障碍环境建设推进办公室倡导和指导下,创新搭建起了首个全国性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与研究高端智力平台,为国家无障碍环境建设提供高素质专家团队和优质服务。2019年7月28日,“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智库”宣告成立。

智库由50家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发起,包括高校院所、科研机构、设计单位、建筑名企、行业协会、残疾人组织等,形成理论研究、专项科研、设计施工、教材编制、人才培养、督导评估、服务推进等全方位的智库联合体。聘任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智库顾问20人,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专家36人,信息无障碍专家20人;智库成员单位共同发出“无障碍畅享行动(2019--2022)”,并将每年7月28日设定为“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宣导日”。

智库的成立,为我国无障碍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设计;为指导无障碍成果转化实践与应用注入新路径、新动能、新活力。为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战略研究提供智力支持,为建立我国无障碍科学评价体系提供实施策略,为我国无障碍专业人才培养培育提供多元路径,为我国无障碍人文研究及文化普及提供支撑,为推动无障碍人文关爱项目提供机制保障。

“无障碍畅享行动(2019--2022)”着力推进的八大方面的实践与应用:

——开展“畅视行动”,运用科技智能,跨越数字鸿沟,实现信息畅通。

——开展“畅听行动”,破除沟通藩篱,营造聆听环境,实现自如交流。

——开展“畅行行动”,消除设施障碍,拓展行动边界,实现交通顺畅。

——开展“畅居行动”,改善家庭环境,优化社区配套,实现安居无忧。

——开展“畅业行动”,挖掘个体潜能,拓展就业途径,实现社会价值。

——开展“畅游行动”,放飞心灵梦想,构建和谐环境,实现宜行宜游。

——开展“畅导行动”,传播人文理念,凝聚社会共识,实现文明自觉。

——开展“畅享行动”,创造美好生活,平等参与共享,实现融合发展。

“畅享行动”承载智库使命、凝聚智慧源泉、汇集智能力量,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通用普惠、融合聚合和应用实效,让无障碍成果进社区、入家庭、到身边、暖心灵,营造人人需要、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无障碍环境,消除歧视、尊重生命、维护权利、融合发展。

 

以点带面的“重点工程”,强化机制——

 

2019年3月在全国两会上,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残联副主席吕世明建议尽快建立一套行业无障碍的专业评审、认证、监督、验收和处罚机制,这样可以从源头上保证无障碍建设系统完整、高标高质。同时要加强对注册建筑师全流程的无障碍培训咨询,使培训及案例进课堂、进校园、进工地,并将优秀的无障碍创新实用纳入建筑奖项。

2019年5月21日,2019中国建筑学会学术年会在苏州举行。住建部特邀中国残联副主席吕世明参会并演讲。吕世明向近3000名与会的全国建筑行业建筑师真情呼吁,倡导有爱无碍情怀、推进建筑无障碍,让社会生活更美好。中国建筑学会与中国残联无障碍环境建设推进办公室达成合作与共识,在无障碍领域科研创新、标准制定、体系机制、资质培训、赛事嘉许等方面搭建融合平台,建立合作机制,共同承担推进建筑无障碍的社会责任。

建立无障碍环境建设规范化运行机制,是推进高质量、高品质、高效率落地实施的保障。机制的建立可以大大避免无障碍设施建设走弯路或是返工,有助于降低成本、节约资源、提高效率,其人文价值和经济价值并存。因此,近年来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实践与应用,围绕国家重点工程集中攻坚,打造示范样板,制定规范导则,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雄安新区。雄安新区是一张白纸绘宏图,起点介入“立竿见影”,是无障碍从设计源头抓起的典范。雄安新区管委会与中国残联无障碍环境建设推进办公室联合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中建设计集团等单位编制《雄安新区无障碍环境规划导则》;多次组织专家深入雄安市民中心进行无障碍通用设计指导,打造雄安无障碍样板;2019年5月,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智库与雄安新区管委会、清华大学、中国中建集团、中国电科集团合作编制《雄安新区无障碍规划设计导则》《雄安新区容东片区信息无障碍系统化导则》《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无障碍系统化设计导则》,通过专家组评审,为支持和配合雄安新区建设无障碍共享之城提供智力支持。

2019年北京世园会。北京世园会筹建期间,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专家组早期介入,多次组织交流座谈和项目评审。中国残联无障碍专家组与世园会设计团队对接,介绍日本世园会、上海世博会、上海迪士尼乐园的无障碍情况与经验,并对北京世园会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和服务提出具体建议;提出引进先进的无障碍企业和产品,邀请无障碍方面的专家进行参与评审和验收,组织残疾人前期体验、试运行,为创办一届无障碍水平最高的世园会,多位无障碍专家为世园会设计师开“小灶”手把手传授无障碍设计。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从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从建设设计源头着手,强化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无障碍专家组夜以继日跟踪服务,严把设计、施工、检查、验收每一道关口,严格贯彻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无障碍设计规范》等法规标准要求,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机场无障碍环境建设经验,坚持问题和需求导向,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高质量落地。2019年6月18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无障碍建设通过无障碍专家委员会组织的验收,为全国重大工程无障碍环境建设树立了样本典范。在探索无障碍机制建设方面,发挥无障碍成果应用转化的放大效应,形成一套行业无障碍的专用设计、专业评审、专门认证、专程监督、专项验收的实施运行机制,北京建筑设计院编制大兴机场无障碍设计团队编制《机场航站楼无障碍设计系统导则及图示——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为例》,对项目进行认真总结,为中国民用机场协会发布的我国民用机场业无障碍环境团体标准、民用机场无障碍服务指南等奠定了基础,开启我国民用机场无障碍建设的新起点。

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场馆。中国残联在配合北京建筑研究院编制《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无障碍指南》基础上,组织专家进行论证,推进冬奥会、冬残奥会场馆无障碍建设,积极与北京冬奥组委对接,开展前期无障碍意识普及、无障碍设计人员培养及无障碍监督评审队伍建设等工作。多次与北京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崇礼场馆项目无障碍通用设计举行对接研讨。在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场馆无障碍通用设计制度创新方面,首次提出设计全过程把控的六个方面实施流程,即无障碍的项目节点和清单梳理、设计阶段的设计图示、完整详实的无障碍通用设计实施说明和细化流程、专家预先评审、论证与质量把控、专家与责任建筑师签批审核、专项工作组与专项规划的机制建设,实现以高效、高标、高质保障通用无障碍环境。全国无障碍通用设计研修营4位轮椅残疾人无障碍专家被北京奥组委聘为无障碍环境建设体验员和监督员,一改2008年以高薪聘请国外无障碍专家验收奥运场馆的遗憾。

西湖大学校园无障碍。西湖大学作为与世界一流大学接轨的新校园,为全面实现无障碍设计,努力成为浙江乃至整个长江三角区域全面落实无障碍设计的校园典范。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承担西湖大学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顾问工作,通过编制《西湖大学校园无障碍环境设计导则》和全过程无障碍专业技术咨询服务,与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充分协作,为西湖大学校园规划实施提供技术支撑。无障碍设施设计与校园城市设计、场地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标识设计和器具设计相结合,形成一体化设计,并要求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和同步交付使用等。与此同时,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大学为先导的校园无障碍规范和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

杭州湖滨步行街。2019年,商务部印发《关于开展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对全国11条步行街进行改造提升试点,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步行街。杭州湖滨步行街与北京王府井步行街、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南京夫子庙步行街等一起,同时被纳入首批试点步行街。中建集团编制《杭州市湖滨步行街无障碍导则》,从规范做起,为无障碍设计和施工专业性、系统性、强制性提供了依据,进而有利于评估和监管。杭州湖滨步行街历经9个月的精心打造,华丽蜕变。步行街设计特点充分体现“畅享”,所有的路面衔接都达到了“零高差”无缝对接,所有的无障碍科技元素皆融入其中,适合于所有人共享。中建集团编制的《杭州市湖滨步行街无障碍导则》落地见效,为我国商业步行街改造打造了样板,提供了可复制推广案例。

北京长安商场改造。长安商场的无障碍环境改造,为旧有商场商圈的无障碍改造做出了示范,积累了经验,形成了模板。无障碍改造不一定是要大拆大卸,大变大改,毕竟要量力而行,避免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出于对改造成本的考虑,同时还要满足基本需求,创造条件争取完美。所以,无障碍专家团队着实颇费一番脑筋,给出的改造建议是以保证基本无障碍可用实用应用,顺势再提升完善高端样板。长安商场的无障碍改造值得借鉴的经验是:虽然老旧商场改造难度很大,但只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巧妙创意、规范施工,尽力而为,也是可以达到满足基本需求的通用无障碍标准规范的。

以国家重点工程和项目为突破口,打造无障碍精品工程和样板工程,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用好用实用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机制。以点带面,导则先行、规定动作、规范操作。形成有效工作机制,变“事后看”为“事前导”,变“阶段性督导”为“全过程参与 ”,按照“设计先行、源头介入、评审跟进、优化提升”的工作思路,采取随时纳入、更正、模拟、体验、改进、提升、优化的工作方式,创造出无障碍环境建设与国家重点工程及大型设施建设的创新融合的新机制、新方法、新途径。

 2020年1月4日,中国残联主席、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执行主席张海迪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考察无障碍运行情况,指导推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无障碍工作。张海迪强调,无障碍建设要充满人文关怀,在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行使用过程中,要从残疾人、老年人等个性化需求出发,完善每一个细节,提高无障碍设施的使用体验,维护使用者的尊严;无障碍专家要把无障碍研究与残疾人、老年人的需求紧密结合,认真研究,努力提供合理便利安全的无障碍设施。还要积累好经验和做法,与世界分享。

 

波澜壮阔的“提升行动”,方兴未艾——

 

我国从2002年-开始创建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市工作,不断探索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模式和经验。创城工作从最初的12个到现在的100个城市,“十三五”期间,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五部委对创建全国无障碍市县工作进行部署,创建无障碍环境先进市县和达标市县193个,初步形成我国城市无障碍化基本格局。

进入新时代,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美丽中国建设,随着我国承办大型国际会议及国际赛事的增多,无障碍环境建设与国际接轨高端推进,新一轮的无障碍城市提升行动如雨后春笋、势如破竹、波澜壮阔、方兴未艾。

北京:北京市印发《北京市进一步促进无障碍环境建设2019-2021年行动方案》,这是北京市首次开展全市范围内无障碍环境专项提升行动。行动方案明确了17个方面的重点整治任务,盲道、人行道、地面交通、政务服务窗口、居住社区等均列入其中。为了确保行动方案精细化实施,北京市首次建立了无障碍信息化台账。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场馆周边、四环路以内地区、城市副中心为3个重点整治区域,以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公共服务场所、信息交流等4个方面为重点领域,对全市16个区相关人员进行无障碍知识培训,对所有改造项目公开招标,严格把设计、施工和验收关。

上海:近年来,打造"全方位无障碍"城市环境体系,借鉴世界先进发达城市和地区的经验,全方位无障碍环境体系建设的内涵主要包括:以政府为公众提供普遍服务的先进理念为指导,依据法律构建立体化、网络化的无障碍环境体系,高度重视无障碍环境理论研究,明确规范的政府职能和协调有效的组织体系,普遍的无障碍意识培养和环境营造,充足的无障碍设施准备和专业的援助机构。

深圳:深圳市发布《深圳市创建无障碍城市行动方案》,从理念文化、制度规则和物理空间三个维度,实施无障碍城市建设“七大行动”29条措施。深圳市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秘书处印发《深圳市无障碍城市总体规划(2020-2035年)》,这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以无障碍城市为主题的总体规划。通过组织高端论坛、人员培训、基地建设、无障碍督导体验,推进无障碍环境设施改造,创建全方位的无障碍城市。

天津:将整体市政道路的无障碍规范化也已被纳入2019年民心工程项目。“无障碍环境”助力残运会。为了保障全国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七届特奥会成功举办,除对比赛场馆、接待酒店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和全面提升优化外,对地铁出入口、公共厕所、大型商场、医院等周边道路及火车站和机场的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电梯、无障碍标志等无障碍设施进行了提升优化。全国首个将全市区域室内外无障碍设施信息进行系统采集、方便残疾人找到所需要的无障碍设施的导航系统“融畅”在天津启用。

杭州:借助举办G2O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和即将举办2022年亚运会亚残运会之机,杭州市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无障碍社区”、“无障碍小镇”、“无障碍旅游”、“智慧城市”、“湖滨步行街无障碍改造”等成果惠及民生。杭州市印发《杭州市“迎亚(残)运”无障碍环境建设行动计划(2020—2022)》,成立杭州市无障碍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对标国际理念,结合杭州特点,体现地方特色,以“亚(残)运会”比赛场馆为代表,打造一批亮点项目,形成各领域、各行业无障碍环境建设实用化、系统化、智慧化、国际化的“杭州标准”,努力成为可展示、可复制、可推广的“杭州样板”。

哈尔滨:哈尔滨市政府发布《哈尔滨市无障碍系统化专项规划设计导则》和《哈尔滨市信息无障碍专项规划设计导则》,成为国内城市中首个同时编制无障碍领域“两个导则”的城市。“两个导则”通过技术标准和设计规范,将《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等法规规章原则性的强制要求,转换为实际操作的技术方案,进而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提高质量、加快进程。

成都:坚持无障碍设施与房屋和市政基础设施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围绕锦城绿道建设和无障碍旅游,推进城市无障碍建设。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的《天府绿道无障碍设施设计导则——以锦城绿道为例》通过全国无障碍专家评审,其设计理念先进,无障碍系统完善,有效指导锦城绿道无障碍设施设计、施工和验收,起到积极推动和保障作用。成都市中心城区内凡有条件的街道已基本实现了盲道和无障碍设施的满覆盖;既有住宅自主增设电梯工作,也形成了“政府引导、社区主导、业主主体、各方支持、保障安全”的建设模式。

目前,在我国城乡建设中,无障碍环境的提升行动已成为各级政府主导的行动。海南、浙江、安徽、四川、广东、福建、辽宁等省相继发布省级无障碍建设管理条例,成立省级无障碍督导组织,以推动改善社会无障碍环境建设为目标,提升整个社会的无障碍意识,全面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快速健康可持续地发展。其中,厦门市残联、厦门市财政局联合印发的《无障碍环境建设督导工作制度》是管理机制的一次创新,对形成社会化无障碍环境建设督导工作机制和督导队伍建设起到有力推动作用。

城市无障碍提升行动,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责任使命。全面小康不仅要解决每个人的衣食住行问题,更要让每个人有尊严地创造生活、感受生活、享受生活。过去我们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无障碍设施与服务“有没有”,而现在要解决的是“好不好”、“好用不好用”和“优不优”。劣质的无障碍设施甚至比没有更可怕,“无障碍设施有障碍”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深恶痛绝。因此,新一轮的城市无障碍提升行动的号角已在全国吹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等下发《关于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市县创建“回头看”工作调研的通知》,全国各地开展无障碍环境“回头看”调研,查找问题、修正偏差、提质提效。城市是我们的共同家园,无障碍环境体现城市的温度,无障碍是城乡建设的及格线,这对城市的管理者、设计者、规划者、建设者、服务者、研究者都是一个大命题、大考验,需要共同探面对、参与。探索和实践。

中国残联副主席吕世明在关于雄安未来城市发展趋势的“设计温度·献礼雄安”GIDA未来设计沙龙上,发表了“无障碍设计丈量城市生命力”演讲。他说,温度与魅力源于无障碍人文情怀、人文理念、人文价值。我们对雄安城市未来的期望,这座城市一定是温馨的、舒适的、人性化的,并且是具有艺术魅力的。无障碍是城市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体现文化内涵标志,人文品质价值,城市风貌气质,这恰恰是我们追求的方向、努力的目标。

 

 

全面细化的精准服务,温暖人心——

 

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中国残联把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作为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全国已有330万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了“个性化”无障碍改造。残疾人生活自主,家人脱困、家庭摘贫,已成为现实生活中最温馨、最实际、最有效的帮扶。中国残联与中建集团合作编制《残疾人居家环境无障碍改造评估标准》进一步指导应用实践。内容涵盖技术指标、图示图例、实际案例、标准规范诸多方面,对于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助力脱贫攻坚、提升改造标准质量、满足个性化需求具有指导推进作用。中国残联开发的残疾人脱贫攻坚服务地图移动端APP,将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应用和操作列入其中。2019年,中国残联办公厅下发《关于切实做好建档立卡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结合现阶段脱贫攻坚的核心任务及要求,集中做好建档立卡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在陕西延安子长县召开全国残联系统助力脱贫攻坚推进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现场会。2019年全国共对135.96万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改造,其中包括建档立卡重度残疾人家庭15.13万,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覆盖率从22.5%提高到40.7%。

无障碍环境建设事业宣传。2019年7月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平等、参与、共享:新中国残疾人权益保障70年》白皮书,其中“无障碍环境建设与个人行动能力”作为一个章节,全面系统展示了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在法规规范体系、城乡建设、信息交流、交通运输等行业实践、辅助器具供应和适配服务、促进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效,展示了我国人权保障的良好形象。

信息交流无障碍环境建设。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信息中心、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智库、中国盲人协会、中国聋人协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的支持下,微软(中国)、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滴滴、OPPO、华为、信息无障碍研究会、社会价值投资联盟等近百家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面向全社会发起了“无碍世界,有爱必达”的倡议行动。呼吁各行业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中,进行无障碍优化,为构建无障碍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中国残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委制定《信息技术 互联网内容无障碍可访问性技术要求与测试方法》创新性国家标准,规范互联网信息无障碍环境建设;盲文出版社、盲协、聋协积极配合文旅部推进《公共图书馆听力残疾人服务指南》标准修订,推动《图书馆视障人士服务规范》推广应用。

交通运输系统无障碍。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老年人残疾人出行服务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20年,新建或改扩建的铁路客运站、高速公路服务区、二级及以上汽车客运站、城市轮渡、国际客运码头(含水路客运站)、民用运输机场航站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无障碍设施实现全覆盖。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与吉利商用车集团无障碍研究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展车载无障碍服务装置研发以及相关政策标准的研究。国家民航局的《公共航空运输旅客服务管理规定》和《推进四型机场建设行动纲要》进一步完善民航行业无障碍制度保障;国家铁路集团公司等部门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铁路残疾人旅客专用票额车票发售工作的通知》,解决了残疾人通过网络购买专票这一难事、烦心事,为残疾人出行参与社会生活提供极大方便;中国残联与国家铁路集团客运部及相关科研单位对“复兴号”高铁动车组列车无障碍车厢提供专项咨询和评审验收,对无障碍设施设备提出优化改进建议,为制定“复兴号”高铁无障碍车厢升级优化高标准奠定基础。交通运输无障碍“全方位”落地。

金融业无障碍服务。近些年来,中国银行业高度重视残疾人权益保障,认真贯彻国家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规政策,加强与中国残联合作,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搭建银行业与残疾人的沟通交流平台,有效保障残疾人公平获得银行业金融服务的权利。中国银行业协会完善升级《银行业营业网点文明规范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和评分标准》,推动发布《2018年度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国银行业无障碍环境建设成果集锦》。中国建设银行“劳动者港湾、无障碍家园”专题展区亮相2019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康复博览会,展示新时代无障碍成果应用推广普及,彰显中国建设银行履行大爱社会责任、创新普惠金融服务的新实践。

无障碍旅游服务。《北京市残障人士文化旅游资源手册》发布。将北京优秀文化旅游资源点的特色、无障碍设施情况、残障人士接待服务等内容做了系统归纳整理,形成残障人士的北京文化旅游出行指南。全国首部《残障人员旅游服务规范》在杭州启动试点,这项规范,让杭州市的无障碍旅游事业迈出至关重要的一大步,同时也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业界对残疾人出行、旅游问题的关注。杭州发布全国第一个饭店无障碍地方标准——《饭店无障碍设施与服务规范》(DB3301/T 0300-2019)2019年12月30日由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于2020年1月30日开始实施。该标准充分考虑了残障人员感知以及饭店的业务实际,对饭店无障碍的基本要求、无障碍设施设备、无障碍服务、提升与改进等方面予以规范,既提出了原则要求,也提出了应该遵循的技术规范,内容简明扼要,切合实际,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

高校无障碍资源开发。全国20多家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参与无障碍环境建设科研课题、教材教学、人才培育等智力开发,取得了几十项实践成果,正在推广应用取得实效。天津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哈工大等设立了无障碍环境研究机构,东南大学、南京特教师范学院建立“无障碍联合重点实验室”和“无障碍管理学院”;中国盲人协会与兰州大学合作建立信息无障碍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上线“中国盲文数字平台”,为全国盲人进行音乐、数学等盲文材料翻译公益服务;中国聋人协会与北京联合大学、科大讯飞合作筹建“听见信息无障碍研发与应用联合实验室”,推动语音转文字普及使用为听力残疾人群体提供便捷。

电视信息无障碍。中央电视台在党的十八大、全国“两会”等重大会议期间的新闻节目中加配了手语播报服务。从2011年起,中央电视台每天18:00播出的《共同关注》栏目开设手语播报窗口;大部分影视作品加配了字幕。截至2019年底,全国省、地市级电视共开设手语栏目304个。全国省市县三级公共图书馆共设立盲文及盲文有声读物阅览室1174个。

 

疫情防控的思考探索,面向未来——

 

2020年,注定是一个不同寻常之年,在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人们对无障碍环境建设又有了新体验、新认识和新思考。现实表明,无障碍环境条件较好的区域,疫情防控举措效果、人员疏散救治、信息通达共享、日常生活保障都给予了有效助力;反之则必然暴露出基本公共服务因无障碍缺失出现的短板,产生极大影响和损失,也再次验证无障碍环境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前提条件之一。

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智库专家重点关注:隔离防护的住宅环境、转运病人的居住和场地环境、集中养老的无障碍环境、临时建设的医院环境、临时改造的方舱医院环境、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等,针对特殊时期的无障碍环境需求研究和思考,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实践证明,无障碍环境不仅平时需要,抗击疫情的战时更需要,它是抢运伤病人员的“生命线”,更是与病魔争分夺秒的“生死时速线”。

今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到做不好无障碍环境,让无障碍环境本身就成为障碍,它所带来的危害,不仅是通行受阻、信息不畅、沟通不灵、服务不顺……而是不亚于“谋财害命”。所以,我们要对无视《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的行为“零容忍”,对无视于无障碍设施规范化建设的行为“零容忍”,对违章占用和破坏无障碍设施的行为“零容忍”。

推进无障碍立法进程。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加快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的呼声再现。由于我国的无障碍环境有关制度约束力相对滞后,难以满足迅猛发展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新形势,供需矛盾日益突显。无障碍立法将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社会人文环境培育与普及、人民群众幸福指标与保障等提供国家法律层面的依据和约束,有利于全面提升无障碍环境的综合治理效能,让无障碍机制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让无障碍发展更有质量,让无障碍治理更有水平,让无障碍环境全面落地。无障碍立法是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关乎全面小康社会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精神价值,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

推进无障碍制度机制完善。目前,虽然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迅速,成效显著,但问题颇多,无障碍设计、无障碍设施、无障碍产品总体水平不高,质量参差不齐,建设过程中没有权威的判定无障碍设计和设施产品优劣的依据,无障碍设计与施工验收过程缺乏专业性、系统性、强制性考量,进而影响了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监管效能。因此,推广无障碍认证采信应用。将无障碍设计和设施产品认证纳入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规,借助法律的强制约束力和严肃性来保障无障碍认证采信推广应用,通过源头把关、后端采信,发挥无障碍环境认证的导向型、规范性、全流程作用,从而保证建设高品质、高质量的无障碍环境,不返工不修正,高效节源,一步到位。

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与时俱进。新时代无障碍环境建设离不开与时俱进发展意识。无障碍环境建设需求、品类、功能、材料、式样以及科技化程度等一定是个不断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后小康时代的无障碍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一定是一个高覆盖、多样化、高科技、智能化惬意生活的场景,令我们无限期待、无限憧憬。

因此,无障碍,永远在路上;无障碍实践与应用的探索永不满足、永无止境……